排名當作警惕 市政共同努力

排名當作警惕 市政共同努力
昨天大家應該都看到了《天下雜誌》最新公布的縣市調查。這份調查每年固定進行,被視為各縣市施政的重要參考依據。對成績亮眼的縣市長來說,這是展示成果的機會;而對排名落後的縣市,則更應該把數據視為警訊,誠實面對不足,並積極尋求改善。
而基隆近年的狀況,確實令人憂心。
在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」的調查中,基隆市依舊落在「衝刺組」,分數僅 66.0,排名仍在全國後段班。這反映出市民對施政的感受並不理想,認為城市發展需要更多突破。尤其這幾年其他縣市都有進步跡象,唯獨基隆顯得停滯,這對我們的城市發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。
再看「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」,在六都之外的 16 個縣市裡,基隆市已經連續三年墊底,今年依然是第 16 名。經濟、環境、施政、文教、社福、醫衛、共融等七大面向,都沒有展現出應有的競爭力。反觀其他縣市,像連江、嘉義市、金門、新竹市,都能在不同領域交出漂亮成績,唯獨基隆長期停留在後段班,確實令人遺憾。
我想特別提醒:我們基隆擁有許多優秀的公務人員,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,努力為市民付出。但市政的大方向,最終仍是由你來設定。這份成績單,就是一面鏡子,提醒我們要去思考:基隆目前的政策方向,是否真的回應到市民的需求?
市民每天面對的交通壅塞、建設進度、社福需求、環境改善,都在這些數字裡有所反映。市民的感受不會騙人,如果我們繼續原地踏步,不積極改善,不只是排名落後,更會讓市民對基隆的未來失去信心。
然而,我並不希望這些數據只是批評跟潑冷水,而是要成為市政共同進步的起點,我相信「府會既監督也是良性合作」就是其中一個關鍵。我會和議會的夥伴,以及市府的團隊一起努力,把基層市民的聲音真實反映上來,讓施政能更貼近需求、精準解決問題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讓市政改革對症下藥,讓基隆市民看見具體改變。
我們都清楚,基隆的城市條件有限,但這不是藉口。正因如此,我們更要找出屬於基隆的特色與競爭力,讓在地的海港、觀光、文化底蘊,以及一群願意努力的市民,這些都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,我們會把這些優勢串連起來,讓未來的城市治理創造契機。
我真心期許,市府能以更積極的態度,帶著市民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。因為市民值得更好的生活,基隆也絕對可以擁有更高的成就。基隆一定要加油,因為我們的市民,值得一個更美好的城市。
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