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一個縣市願意置放核廢料 核三延役請投不同意

親愛的基隆市民朋友,大家好,我是童子瑋。
在這裡長大的人都知道,基隆和北海岸的居民,幾十年來一直與核一、核二、甚至未完工的核四電廠為鄰。有人說,我們是全台灣最懂核電的人,因為我們每天睜開眼睛,就看得到那幾座龐然大物,提醒我們核災的風險一直存在。
福島核災那一年,多少北海岸的鄉親心裡揪成一團。大家想著,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金山、萬里、石門,會不會一夜之間整個家園都要拋下?那份恐懼、那份不安,不是外地人能體會的。也因此,過去十幾二十年,無論是街頭的反核遊行,還是地方上的社區串聯,基隆人、北海岸人總是站在最前面。
如今,核一、核二廠已經走入歷史,北海岸居民等了好久,終於能真正鬆一口氣。這條路走得很辛苦,但一步一步,我們看見台灣在往「非核家園」前進。這不是一個政黨的口號,而是生活在這裡的許多居民,切身的心願。
雖然核三遠在遙遠的屏東,但我們和屏東人民的心情,卻是最靠近的。因為我們同樣知道,與核電為鄰的滋味不是數字可以解釋的,而是每天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壓力。基隆人將心比心,我們不願自己再承擔風險,也更能體會屏東人心裡的不安。
這段經歷告訴我們一件事:我們不能再走回頭路。核電曾經讓北海岸的居民長年活在陰影裡,我們不願意讓下一代繼續承擔同樣的風險。既然我們知道與核電為鄰的滋味,就更應該支持台灣走向更安心的能源選擇。
明天,就是823公投。我真心呼籲大家,想想我們這些年與核電廠為鄰的經驗,想想當年街頭反核的聲音,想想下一代是否應該繼續背負風險,想想有沒有任何一個縣市願意接收核廢料?
我不覺得這是意識形態之爭,更不會單純認為這只是科學數據的問題。光是一座垃圾場、焚化爐、殯儀館,都會引起很多人民生活上的擔憂,更何況是一座核電廠。
我們基隆跟北海岸居民,已經用了幾十年的生命經驗告訴全國人民:沒有任何一個縣市會願意承擔核電廠的進場,所以希望其他縣市的國人,也不要繼續讓別人的家園,留下自己不想要的建設。
我也理解,有許多支持核能的朋友,認為核能有科學的安全控制、低空汙的特點,希望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。但現在公投要討論的核三廠,已經是運轉長達四十年的退役發電廠,
賴總統也提過,若未來的技術更安全、核廢料更少,「先進的新式核能在核安、核廢料與社會對話三方面都能獲得解決,政府也不會排除接受。」
核能這一題,應該要等待新式核能,也就是小型模組化反應爐(SMR)技術的營運更成熟,用最新的數據,去說服各縣市首長接受後再來思考,才是最適當的做法,可以討論新能源,但是不用老爺車。
未來我們不必自我設限,但此時也不需要立刻回頭。
明天,我要請大家一起投下不同意,讓每個地方的家園都能安心過日子。

閱讀更多